無負壓給水設備突發故障應急處理方案
點擊次數:46 更新時間:2025-09-22
無負壓給水設備是城市二次供水系統的核心裝置,通過直接串聯市政管網壓力實現無水箱穩壓供水(避免水質二次污染),廣泛應用于高層住宅、醫院、學校等對供水穩定性要求高的場所。其突發故障(如壓力驟降、水泵異響、控制系統失靈)可能引發停水、水質污染或設備損壞,因此制定科學的應急處理方案至關重要。以下從故障類型識別、應急操作步驟及后續處置三方面展開說明。
一、常見突發故障類型及快速識別
1.壓力異常:較直觀的故障表現,表現為用戶端水壓突然降低(如龍頭出水細小或無水)或壓力波動劇烈(超過設定值的±0.2MPa)。可能原因包括市政管網停水(壓力≤0.1MPa)、水泵故障(如電機燒毀、葉輪卡死)、壓力傳感器失靈(數據反饋錯誤)。
2.水泵運行異常:水泵出現異響(如金屬摩擦聲、軸承碎裂聲)、振動加劇(肉眼可見箱體抖動)或電流異常(配電柜顯示電流>額定值1.5倍)。常見誘因有水泵葉輪磨損(異物進入)、軸承缺油(長期未維護)、電機過載(管道堵塞導致揚程需求劇增)。
3.控制系統故障:觸摸屏黑屏(無顯示)、變頻器報錯(如“過流”“欠壓”代碼)、自動切換功能失效(備用泵未啟動)。可能由電路短路(如雷擊導致元器件燒毀)、通訊中斷(PLC與變頻器信號線松動)或軟件程序錯誤引起。
4.密封泄漏:設備連接處(如水泵進出口法蘭、止回閥密封面)出現滲水或噴水,可能導致電氣元件短路(水浸入控制柜)或市政管網壓力流失(影響周邊用戶)。
二、分級應急操作步驟(以“先保供、后排查”為原則)
第一級:壓力異常/停水(優先級較高)
•立即檢查市政管網壓力(通過設備自帶壓力表或聯系水務部門),若市政壓力≤0.1MPa(停水狀態),無負壓設備應自動停機(防止負壓抽吸破壞管網),此時需關閉設備進水總閥,啟用備用水源(如屋頂水箱或臨時水車供水),并張貼停水通知。
•若市政壓力正常但用戶端無水,優先排查止回閥是否卡死(手動轉動閥桿檢查靈活性)、出水管道是否堵塞(如施工雜物堆積)。若為水泵故障(如電機不轉),切換至備用泵(通過控制柜手動按鈕啟動備用泵,觀察壓力是否恢復)。
第二級:水泵運行異常(需快速隔離故障點)
•聽到異響或發現振動時,立即停運對應水泵(通過控制柜停止按鈕或遠程急停開關),并斷開該泵電源(防止故障擴大)。檢查水泵進出口管道(是否有異物卡住葉輪,如石子、焊渣),手動盤車(轉動聯軸器)確認葉輪是否卡死——若盤車困難,需拆卸泵體清理;若軸承磨損(異響為“嗡嗡”聲且振動加劇),更換備用軸承(需同型號)。
•電流異常時,通過配電柜電流表定位超載水泵,檢查其出口閥門是否全開(誤關閉會導致揚程需求劇增)、管道是否局部堵塞(如過濾器污垢堆積)。若電機過熱(溫度>80℃),需自然冷卻30分鐘后重新啟動(禁用冷水潑淋降溫)。
第三級:控制系統故障(保障基礎功能)
•觸摸屏黑屏時,檢查控制柜電源開關(是否跳閘)及UPS不間斷電源(續航通常≥30分鐘),若為線路松動(如PLC與觸摸屏通訊線脫落),重新插拔并固定;若UPS電量耗盡,切換至手動模式(通過控制柜旋鈕直接啟動備用泵,按預設壓力調節閥門開度)。
•變頻器報錯時,記錄故障代碼(如“E001”代表過流,“E003”代表欠壓),對照說明書初步判斷原因(如過流可能是電機短路,欠壓可能是電網電壓波動)。非專業人員禁止隨意復位,需聯系廠家技術支持遠程診斷或現場維修。
第四級:密封泄漏(防止次生災害)
•發現滲水時,立即關閉對應水泵及進出口閥門(減小泄漏量),用毛巾或沙袋臨時堵漏(避免水流蔓延至電氣控制柜)。若法蘭密封墊老化(常見于長期運行的設備),停機后更換同規格橡膠墊片(緊固螺栓時對角均勻施力,扭矩參考說明書);若止回閥密封面損壞,需更換新止回閥(確保單向密封性)。
三、后續處置與預防措施
故障排除后,需全面檢測設備:壓力傳感器重新校準(誤差≤±0.02MPa)、水泵空載試運行10分鐘(確認無異響)、控制系統模擬壓力波動測試(驗證自動切換功能)。同時更新應急預案(如補充備用水泵的定期試運行記錄),并加強日常巡檢(每日記錄壓力、電流數據,每周檢查密封件狀態),避免同類故障復發。
無負壓給水設備的突發故障應急處理需以“快速恢復供水、防止次生危害”為核心,通過分級操作與科學處置,較大限度保障用戶用水安全與設備穩定運行。